作为自行车运动中的一项高速度、高技巧、高强度的竞技项目,场地自行车比赛不仅考验运动员的体能极限与技巧掌握,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。
使用慢门追随拍摄,体现速度感。 刘龙 摄抓拍具有形式感的画面。 刘龙 摄 赛前准备
1.赛程赛事:提前了解比赛规则与流程,熟悉比赛赛制和项目(如争先赛、凯琳赛、麦迪逊赛、追逐赛等)及其特点,有助于我们预判最佳时机,提前寻找拍摄位置,确保不错过重要赛事和关键时刻。
2.器材准备:建议使用具备高速连拍和良好画质的相机。长焦镜头适用于拍摄运动员的面部表情和细节动作,400mm定焦镜头较为常用。广角镜头用于拍摄整体场景。建议使用三脚架以确保长焦拍摄的稳定性,而独脚架则便于快速移动跟随拍摄。国内的赛事基本在白天举行,但场馆内环境光线远不如室外,给摄影人带来不小的挑战。
3.熟悉场地:提前到达比赛现场,熟悉场馆环境。自行车场馆由高到低依次为外场、赛道和内场。高处的外场主要是观众席、主席台和通道;赛道专门用于运动员比赛和练习;最低处的内场主要为各个代表队专用区域(用于运动员休息、热身和维护车辆使用)、运动员放松区、裁判台、颁奖区(台)、医疗消防维保区和上下赛道通道。外场与赛道之间设有金属护栏和安全网,内场和赛道之间设有高强度的无色玻璃钢隔离以确保安全。场地自行车赛道通常为椭圆形,周长为333.33米或250米(我拍摄的洛阳市自行车赛道为250米),通常场地转弯处附近是极佳的拍摄机位。
外场拍摄
1.可以考虑拍摄起点或终点,即拍摄直道上运动员奋力启动或冲刺的姿态(由于安全需要,运动员戴头盔和护目镜,所以一般只能拍摄到脸的下半部,如果机会好,有可能拍清楚眼睛,十分难得)。
2.将机位设在弯道附近拍摄,如麦迪逊比赛,因为比赛中变化多、运动员并行多,画面有层次感。
3.团体赛时拍摄弯道处静止的裁判与骑行的运动员,裁判员和运动员一静一动,互为对比。此时将相机快门设置在1/10秒到1/30秒之间为宜(即慢门拍摄)。这种拍摄手法还可以用来拍摄教练与运动员的赛场互动(呐喊、手语和提示),此时将相机快门设置在1/30秒到1/80秒左右,可以把教练员拍摄清晰而高速骑行的运动员则是模糊状态。
4.采用慢门追随拍摄,这种方法拍出来的照片十分干净,在繁杂的自行车馆现场很不易。背景呈流线状,表现出强烈的速度感。慢门追随拍摄最好使用三脚架,拍摄多人赛的场景效果更好。相机快门一般可设置在1/8秒到1/20秒之间。
5.以大屏幕为背景,拍摄弯道处运动员。运动员与上面的大屏播放同框,增加画面的趣味性。
内场拍摄
1.可以考虑拍摄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。运动员在赛前一定要进行较长时间大运动量的热身活动。此时运动员往往是大汗淋漓,这是一个真实反映运动员赛前状态的好场景。
2.低机位拍摄比赛高潮部分,尤其是在拍摄团体追逐赛超越时的精彩瞬间,画面非常震撼。还可以拍摄内场各团队给自己队员加油鼓劲的场景。
3.关注啦啦队员们的面部表情、动作姿态以及团队合作的瞬间,特别是当他们为选手加油鼓劲时,那份真挚与热烈的情感是最动人的画面,还可低角度仰拍表现啦啦队的强大气势。将赛道、观众席、背景板等赛场元素融入画面,增加场景的真实感。
4.除了紧张的比赛过程外,场外的花絮同样令人难忘。记录车手们赛后的相互握手致意、队友们的拥抱庆祝以及颁奖区激动和温馨场景。
注意事项
1.安全第一。在拍摄过程中,避免干扰比赛或影响运动员的安全。遵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示和规定。
2.尊重隐私。在拍摄运动员休息、准备或私人交流等场景时,注意尊重他们的隐私,避免侵扰。
3.充分准备。提前检查相机电池电量、存储卡容量及备份情况,确保拍摄过程顺利。
4.后期处理。合理利用后期软件调整照片的色彩、对比度和锐度等,使画面更加生动、清晰。同时,保持照片的真实性,避免过度修饰。
文章刊发于《中国摄影报》·2024年·第75 期· 7版
作者:刘龙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